7天7.88亿!看了陈凯歌的新片,我想说:“抗美援朝”就该这么拍


国庆档第一部,番茄君选它——《志愿军:存亡之战》。

他不明白,为什么反坦克手雷的有效杀伤半径是20米,可战士却要抵近到10米投弹。

因为手雷量少,要保证准确度,也因为手雷有偏差,越近成功率越高。

他不明白,为什么无后坐力炮射程几百米,却要抵近到几十米才放。

因为平时训练舍不得用实弹,很多人在战场上,是第一次使用,为了保证成功率,只能出此下策。

三个月时间,二十万平米的布景,超过万米的战壕,连起来超过10公里的坑道,以及超过2000人的同时参演。

大场面,大制作,大手笔。

从观感上看,是真正的国产顶级战争片水准。

美军钢铁洪流的步坦协同,压迫感十足。战场上狼烟四起,当几百门榴弹炮同时发射犁地,在影院的观感超乎想象。

远程攻防战颇具史诗感,大兵团大战斗的全景式呈现,让我们对什么是“大仗”,有了最为直观的感知。

坦克对攻,巴祖卡发射,烈性炸药爆炸,汽油火蛇从沟壕喷涌而起。

多少年没见的震撼,在《存亡之战》中兑现了。

除此之外,微观层面的战斗,也极尽真实。

硬碰硬的拼刺刀,杀红了眼的单兵对战,二追一的坦克猫鼠游戏,丛林炸水库的特战攻防。

伞兵、狙击手、战损记录员……这些很少听到的兵种,在片中一一呈现。

事无巨细,看得很爽。

对番茄君来说,这场《存亡之战》是对第一部的全方位升级,也是对抗美援朝的全景式科普。

都说铁原阻击战是“铁在烧”,看完电影,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铁在烧”。

用生命,换时间;

也用生命,换空间。

这场拿命在拼的战斗,让教科书中的“抗美援朝”有了真实影象,让“英雄”二字,多了血肉。

02、朱一龙细腻,张子枫灵气,演员表演让人暴风哭泣!

陈凯歌曾说过,第二部的核心,并非战争,而是一个字:人。

人,就是参与战斗的人。

是那些带领我们体验“铁原”残酷的第一视角。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三位主演。

再比如,松骨峰畏战的杨传玉,也终于在水库攻防战中,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救赎。

人性本如此,害怕没有什么。

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可一旦完成成长,他们都是钢铁战士。

每个志愿军战士,不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当然,《生存之战》并非没有缺点。

看完全片,两个遗憾,让番茄君意难平。

第一个,制作层面。

因为影片时间线贯穿整个抗美援朝,所以前半部分的剪辑,稍微有点乱,也有点赶。

这是剧情节奏决定的,毕竟要在2个小时时间里,讲述这么一个宏大的故事,需要提速。

如果能更好保证影片的节奏,观感会更上一层楼。

第二个,剧情层面。

李想的牺牲,让人意难平。

原本以为下一部他还要当主角,最后的悲壮,真让人忍不住抹泪。

李默尹也被炸断了腿,最后生死未卜。

真希望第三部尽快上映。

作为《志愿军》老粉,番茄君已经等不及了。

有些事有些人,一辈子都不能忘。

因为历史就在那里。

他们生命长青,精神永驻;

我们才能继承,发扬,奋勇前进!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淼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