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谈那部不被好评的《异形:契约》


Alias

雷德利·斯科特延续《异形》系列的两部近作《普罗米修斯》与《异形:契约》,都是好莱坞科幻大片里的良心之作。

愚蠢的船长

正是诸如此类既在科学层面不严谨,又在逻辑层面不合常理的细节,让我们一次次地出戏,甚至因此无法将影片试图讲述的宏大哲理太当回事。

终于,在命最硬的角色凭着主角光环干掉反派之后,影片也要走向尾声了。然而恐怖片在最后总要留有一个带有开放性质的反转,《魔女嘉莉》伸出坟墓的血手,大概是这类设定的始作俑者,然而在后来对此手法进行滥用的电影,大多都是为了留下一个拍续集的可能性。

也难怪观众大多认为《异形:契约》的最后反转毫无新意,毕竟雷老爷子早已放出话来,要为这一系列再拍两部续集呢。

那么既然这些设定已经老掉牙了,为什么恐怖片导演还在一直在使用它们呢?很多平庸编导在剧情编排方面的不思进取,是这类现象的原因之一。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上述设定虽是老梗,却依然管用,毕竟电影这门介质能够调动观众感官的方式,也就那么几招。

连大师林奇都喜欢用突然窜出来的怪物吓唬人

《穆赫兰道》

《魔女嘉莉》和《剃刀边缘》的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曾说,他之所以喜欢让女人成为片中被虐杀的对象,是因为陷入危险处境的柔弱女子更能让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中,毕竟没人想看施瓦辛格被连环杀手追着跑。

若以此推论,我们是不是也能得出结论:恐怖片主人公的下线智商,同样也是导演引诱观众对角色的命运更加操心的手段?

《闪灵》里的这个经典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但如果没有之前两个小时的铺垫烘托,

它也仅仅是一个不错的视觉创意而已。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希望恐怖片导演能够尽量避开过于低智商的情节设定,把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得更合乎常理。

毕竟让观众为智商下线的角色干着急,是件很容易也很廉价的事;让观众为在极端情境下做出真实反应的角色提心吊胆,则需要更多的技术含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