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又恶心,《异形》到底吸引了什么观众?


科幻恐怖怪兽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此。

他们借助不确定性触发了人们的深层恐惧。

不可名状是对理性世界的挑战,当恐惧来源无法确定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是整个系统性的问题,而这个系统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我们有心去挽回,也很难改变。

这种恐怖就同时叠加了绝望。

异形这种诡异又恶心的生物,是不可知和灵异的,人们甚至都无法给它赋予一个形式,这就会触发大脑深层的非理性恐惧因素。

这是不管科学再怎么进步都无法摆脱的。

更进一步,心理学家Nina Strohminger认为,人类倾向于寻找看似“消极”的体验,以享受“受限的风险”。

“任何负面的感觉都有可能成为一种享受,当它被剥夺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坏事的信念时,留下的生理兴奋本身就是令人振奋的或有趣的。”

也就是说,你不仅有被恶心的东西吸引的倾向,你的大脑还有一种心理机制,使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它们。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异形这种生物能风靡全球40年了。

异形融合了人体、蛇、昆虫、骷髅、机械且没有眼睛,这种似人非人的形象不仅恶心而且还通过和人的内在建立联系,更好地完成了“惊栗”这个主题。

而且相比于其他怪兽以人类为食,异形是把人体当作繁衍后代的宿主。

插入式的攻击带有强烈的侵略性,幼体破胸而出也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生殖恐惧。

性、生于、死亡三者结合在一起,就与观众有了深层次捆绑,恐惧和恶心的双重体验达到巅峰,同时想看的欲望也达到了巅峰。

这么看来,人类似乎天生是一种“良性受虐狂”。

特定的产业环境也让北美喜欢用这种恶心又恐怖的怪物。

经济大萧条时期,好莱坞在票价提升的情况下为了刺激平民消费,推行着“双片制”,即两部电影捆绑播放,A级片是大制作,票房由片方和影院分成,B级片每部7-8万美元买断。

恐怖片就是B级片的主力之一,承担着用直观刺激吸引观众、乃至“挽救电影院”的历史使命。

恰巧战后又受到核威胁、美苏太空争霸等大背景影响,恐怖开始和科幻结合,恐怖的来源开始糅合外星人、植物、昆虫,变得让人生理不适。

霍华德·霍克斯的《魔星下凡》、唐·席格的《天外魔花》等都是如此。

hi~inker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请扫码加小印 回复【入群】

-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视频号 -

不规则珍珠U型耳钉,能更好提升时尚感。这款耳钉不仅是时尚的象征,更是展现个人风格的绝佳选择。

而925银的U型设计,简洁而不失优雅,是日常上班搭配衣服,提升气色的好帮手。

U型的线条流畅而优雅,不仅修饰了耳部轮廓,更在细节中流露出佩戴者的独特品味,非常能修饰偏宽的脸部和方形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