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第一部更好看,泪流满面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鬼脚七 电影唯一的作用是让生活变得比电影更有趣

今年国庆档新片类型多样,但要说有宏大史诗气质的,当属时隔一年重回国庆档的《志愿军:存亡之战》。

系列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在去年国庆上映,全景式地呈现了1950年抗美援朝初期在决策、战场、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继《长津湖》(2021)和《长津湖之水门桥》(2022)之后,再次谱写了保家卫国的英雄史诗。

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75周年华诞,【2024国庆档新片看点】第一篇,就让《志愿军:存亡之战》将我们带回硝烟与荣耀并存的朝鲜战场,继续讲述誓死不退的革命先烈的故事。

双方的焦点,集中在了同一个战略要塞:铁原。

铁原位于朝鲜半岛南北交通大动脉上,南连汉城北通平壤,是志愿军屯集、转运物资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内我军后方机关和物资正在撤离,前线撤下的部队也正在修整。

而铁原以北一马平川,如果“联合国军”抢先夺占铁原,我军就会陷入无险可守的被动局面。

回到影片,《志愿军:雄兵之战》同样以群像的方式展开了这场事关生死的重要战役的不同侧面。

第一条线集中于普通志愿军战士和指挥员,在第一部松骨峰战役幸存的孙醒(陈飞宇 饰)、杨三弟(张宥浩 饰)等普通战士将继续在铁原登场,为了牺牲的战友和自己的信念坚守在烽火前线。

第三条故事线,则集中于一项特殊的任务。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 (朱亚文 饰) 在张孝恒 (欧豪 饰) 的保护下进入战场,以求获得第一手的实战数据,为战士们制造更好的武器。

虽然不是直接参与战斗,但张孝恒坚信,守住了科学和技术,就是守住了未来的希望。

抗美援朝是一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当年的志愿军靠简陋的装备武器和不怕死的精神打退了全机械化的敌军,但只有真正掌握和运用科技,才能在未来让敌人不敢来犯。

影片在这里也展现出超越这场战争本身的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抗美援朝不仅是一场“当下”的战争,更是一场着眼于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的未来的战争,只有保护好知识和科学,才能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祖国。

幕后制作上,《志愿军:存亡之战》涉及20多个拍摄场地,占地面积超百万平方米,其中的重头戏铁原阻击战是最激烈,也最难拍的部分。

剧组搭景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挖了上万米战壕,自主制作改造了21辆坦克,最多的时候动用了2000人以上的群众演员;

甚至还在一片荒漠的外景地凭空搭建起了一座曹川水库,以最大努力复原和重现当时海陆空激战的震撼场面。

从《志愿军:雄兵出击》到《志愿军:存亡之战》,电影人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在银幕上重现了70余年之前那场史诗战争,也为我们带来了震撼的观影体验。

这个国庆假期,与《志愿军:存亡之战》一起,再次感受不灭的热血,缅怀先辈,吾辈自强。

点击购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鬼脚七往期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