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破6亿!国庆最“苦”电影,却让全国人民都爽了


这个国庆档,没想到它却意外爆了!

仅上映6天,票房便一路飙升突破6亿,稳坐今年国庆档第一。

第二部主要讲的是第五次战役后期的铁原阻击战。“造假”的阵仗只增不减,成百上千人用了三个月,参与真实构筑工事,建起上万米的战壕,连起来十几公里、种类多达十四种以上的坑道。

而战斗戏的拍摄,导演团队自行设计坦克,而且为了达成现实中步坦炮协同的效果,直接动用了超过两千人同时参演。

更关键的是,无论是9D环绕的真实战争武戏还是文戏,基本没有一点水分。

所以从视觉呈现上看,观众绝对不会出戏。

有小人物的细腻共鸣,也有极度还原历史的震撼大场景,让电影彻底征服了观众。

永远被质疑“江郎才尽”,

为何能称霸国庆档?

今年,不仅是电影院,观众也太需要一部好电影了。

表面上看,《志愿军2》能爆,是家国情怀在国庆档这个“爱国”档期,显得尤为应景。

毕竟,过去国庆档类似的爆款电影也不是没有,比如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故事背景的《长津湖》,以57.75亿票房拿下冠军。

但主旋律不是永远的免死金牌,志愿军第一部在开播之前就因为营销翻车过,票房不算太高,不仅如此,这些年,观众对主旋律电影也有了审美疲劳,票房滑铁卢的不少。

没想到,《志愿军2》却在这个国庆档意外翻身了。

很多人看完《志愿军2》,只有一个感受:

大快人心。

从《长津湖》到《志愿军》,都是陈凯歌做导演,同一个题材,同一个档期上映,甚至还没上映就被人质疑“江郎才尽”。

很多人不明白,陈凯歌为啥乐此不疲地要拍《志愿军》?

那是因为,这一段历史实在是太苦了。

曾参与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郑时文回忆起当年的战役,强忍泪水说:“敌人一天三十多万发炮弹,阵地是尸骨成堆,炮火将地面犁了一遍又一遍,打成了人肉的‘酱缸’。”

曾经在幕后的记录里,陈凯歌声音哽咽,“不能忘。”“我最害怕就是这些人被遗忘,这是我去拍《志愿军》三部曲最大的动力。”

甚至他还说,这是他40年来拍摄得最苦的一部电影。

那么,如何把这么苦的历史拍出大快人心?

首先,剧情里的小细节很戳心。

在很多人看来,主旋律与喜感往往是对立的。

但陈凯歌却打破常规,比如朱亚文饰演的归国武器专家吴本正,一改曾经硬汉的人物形象,穿着大衣西装、厚厚的眼镜,承担了本片中不少喜剧氛围,发果子的苦中作乐,让很多观众“前一秒哭,后一秒笑”。

其次,正因为苦,所以电影最后的胜利才更大快人心。

毕竟,战士们面对的是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武器的9万名美军战士,而自己则是落后的步枪、炮弹去对抗坦克、飞机。

肉与铁的搏斗,在敌人看来,中国的志愿军就该早早投降才对。

然而中国志愿军们却牢牢死守,哪怕死亡,也要守住。因为抗美援朝战役如果失败,将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

好在,一切的牺牲都没有白费,“我们吃雪,为的是我们的后代不用吃雪”,最后的无线电信号击溃美军的心理防线,也拍出了专属陈凯歌的中式浪漫。

毕竟,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电影提气了。

国庆档前夕,一枚东风31AG洲际导弹也在网上刷屏。

一飞12000公里,跨越三分之一个地球,直接落入南太平洋,充分实现“使命必达”,甚至做到全球最强。

无论形式、风格怎么变,永远不变的,是中国人永远追求更快更强的心。

就像《749局》的神秘机构,这对于电影来说,显然又是一个不缺流量的好题材。

但到底如何拍好中国人认可的大国故事,《志愿军2》也给同行们上了一课:

明星为角色让位,噱头为专业让位,小透明也能逆袭成冠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