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13亿,沈腾新片在近5年国产喜剧片中,是天花板级的存在


上映5天,票房超13亿。

在强手云集的暑期档,终于有一部电影,可以撑起整个大盘。

后来,马丽几个小动作,又给人一种又穷又富的反差感,绝妙承接了沈腾抛出的这句话。

比如:她用80年代那种老式的玻璃杯装高级咖啡,从穷家里掏出一根几百美元的“高希霸”雪茄,并给贾冰点上。

更绝的,是她优雅端上咖啡,点完雪茄后,顺手用挂在绳子上的袜子擦了擦手。

简单几个动作,又优雅又寒酸,别说是贾冰,观众都蒙了。

另一个,是关灯后,三个大人脸上都被手机光照亮,简直魔幻又现实,讽刺意味一下就出来了。

拍这段戏的时候,马丽并没有收力,是真正撞墙的,这也让关灯的桥段,成了片子里的经典笑料之一。

这显然在嘲讽那些打着家庭困难旗号,以道德为武器施压儿女的父母。

马成钢一家人装看书,就为了不影响马继业读书;马丽撞开关的段落,显然也在嘲讽那些,将自己实现不了的自律和不切实际的愿望,强加到孩子头上的父母。

马成钢作为大富豪,嘲笑甚至蔑视贾冰饰演的小老板,这显然也在揶揄社会阶层中的财富鄙视链。

巨富看不起小富,小富看不起穷人,这种金钱带来的优越感,片中随处可见,但电影的态度,却都是明显的戏谑。

这种暗戳戳的埋汰到处都是,只要细心就会发现。

再说电影对教育内核的表达。

电影的结局看似圆满,实则荒诞。

精心教育出来的马继业,用705分考上体育大学,又在马拉松的时候捡瓶子,说明马成钢的教育,并不是成功的。

结尾马成钢和春兰“再要一个孩子”的相视一笑,也是导演态度的明证:这种教育并不可取,他们的小号也练废了。

失败的教育,在这里完成了闭环。

如果电影有后续,那他们的第三个孩子,肯定走的是正常的精英教育路线,这恰恰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观点——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带来成功,也不值得刻意追求,人不用必须通过吃一些苦来变得坚强和崇高。

父母正确的做法和引导,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终身的教育

同时,《抓娃娃》又没有全盘否定马成钢和春兰。至少,电影对这他们对马继业无与伦比的爱,表达了肯定和赞扬。

就跟马成钢结尾说的一样,又有多少父母,能仅仅为了教育孩子,就花费这么多精力呢?

现实里很多父母,可能连最基本的陪伴都做不到的。

马成钢的所作所为,与其说是“欺骗”,不如说是“善意的谎言”。

不是所有的欺骗都是错误,谎言当然也分善意和恶意。

但凡养育过孩子,肯定对孩子都撒过谎,这些谎,是对他们不完整世界观的弥补,是对他们不成熟心智的保护,也是对他们稚嫩和纯真的呵护。

“妈妈不饿”、“爸爸不累”、“奶奶不喜欢吃鸡腿”……难道这些话,也都是恶意欺骗和控制吗?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管论迹还是论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永远不会错。

这才是《抓娃娃》最高明的地方。

有点现实,有点讽刺,有点幽默,有点荒诞,闹腾但不荒唐,戏谑但不搞怪,《抓娃娃》要比市面上很多喜剧电影,优秀百倍。

而高票房,也是对它最好的奖励,不是吗?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淼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