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年度最高,上映5天票房却仅350万,这良心电影没人看到?


相信你们都听过邓紫棋的《后会无期》。

其中第一句歌词是: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

当一个人成了谜。”

Sir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并不知道在这两句歌词间,隐藏着一个沉重的历史故事。

那艘沉入海底的船,名叫里斯本丸号:

一艘在二战时期,主要往来日本、中国,用作运载战俘的船。

1942年10月2日,载满英军战俘的里斯本丸号行驶到中国舟山东极岛海面时,遭到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鲈鱼号”发射鱼雷击中。

这艘巨大的游轮,逐渐沉没。

而,在船上的1816名战俘的生死,也成了谜。

这个故事在8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里斯本丸沉没

这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电影情节,成为《敦刻尔克》这一大历史背景下,能窥见人性的闪光之处。

历史的重复性,却如此相似。

没错。

在远在东方海域里,同样有一场民间营救在海面上展开。

里斯本丸沉没后,战俘们纷纷落入海中,此时,日军并没有展开营救,而是将落入水中的战俘一一击毙。

而,此时舟山的渔民在岸边,发现轮船掀起的巨浪。

便自发开始救人。

出动渔船30艘。

在他们赶到后,日军才开始停止射击。

因为怕杀害战俘的事情被发现,于是日军才开始从海里救人,共救起589名英军战俘。

如果不是渔民的赶到,可能会死更多的人。

而中国渔民的这些小舢板则从早上一直在海上搜救,直到午夜时分。

共救起了384名英军士兵。

渔民们各家各户开始为士兵寻来衣物、食物,将他们集中在妈祖庙里让他们休息。

一个小渔村,容纳了那些并不知来路的、听不懂话的异乡人。

没有人问,是敌是友。

甚至,没有人在意这群人来此,是否有战斗目的。

你会在此时,感受到一种非常纯粹的、来自人性中的善意。

甚至,也是在这样纷乱的历史中,看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跨越种族的温情。

但仅仅是讴歌渔民的伟大吗?

不止。

因为事实上,围绕着里斯本丸所发生的事情,让人为之感慨的。

不在于,舟山的渔人,冒死救人。

而是,在同一片的海域里。

英雄与恶魔、天堂与地狱,居然如此之近。

这两种极端的荒谬的现象,在战时的混乱下,却同时明显的存在。

说到这里。

Sir想起了管虎的那部《东极岛》,同样的故事,更大的投资,2020年开始筹备,计划在2026年上映。

他要把纪录片变成电影。

值得期待?

也许。

然而,Sir在这个电影的留言下,却看到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前面大婴帝国卖鸦片八国联军侵略我们,后面朝鲜战争联合国军也有他们一份。

拍这种电影有什么意义,管导演肯定不会拍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估计又要白左化了

真的没意义吗?

Sir想用《里斯本丸沉没》的一个细节回答这个问题。

纪录片里,有一位亲历者说的。

当他在海里漂着时,看见小渔船的人,举着刀向他划来时,他害怕极了。

但,却是看那个举刀的人,将萝卜砍了一半,递给他。

还伸手示意,要让他上船。

此时。

哪里还有什么敌我、哪里还看得到前因后果,哪里还有八国联军、英美经济压制?

紧急的,就是当下。

是的。

它并非像是一部军事战争纪录片,而是在将那段历史中,人性的挣扎,生死的恐惧,以及逝者往矣不可追矣的感叹,都融入在此。

它没有刻意去烘托任何一方的情绪:

渔人的善良、战俘的可悲、日军的无良、美军的无奈。

而是将人,挪到了历史的镜头前。

此时。

它去掉了立场、政治、历史,而是回归本质,用一艘沉船去讨论“人”。

让我们感知到了“人”的温度。

而这,恐怕才是这部纪录片,保存记忆之外的最大价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