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自杀一年后,遗作终于来了


敢拍,已然成为韩国电影的标签。

尤其是在政治事件上,韩影称得上是百无禁忌。

去年第一爆款《首尔之春》,就聚焦了韩国历史最动荡的一段时期。

虽然历史早已告诉我们这场审判的结局——金载圭和其他参与者被判死刑。

但影片真正的看点在于,朴上校与郑律师在这场注定失败的审判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反思。

他们面临的难题,不仅仅是如何应对看似无法改变的判决。

还有,在无法撼动的体制下,人应该是选择履行职责,还是追随内心的公平与正义?

律师要求他咬死自己对任务目标并不知情,只是听命行事而已。

结果,朴还是当庭承认,自己知道是刺杀总统。

后来,郑律师又试图引导朴将罪名归结到金载圭一人身上。

但是朴坚持说,自己不能出卖上级。

这让郑律师想起了自己父亲。

明明可以有希望保全自己的生命,却可以为了自己心中的原则、公平对错、信仰与追求,不顾家人付出所有。

对此,郑律师实在无法理解。

之后又将他扔到一家医院门口。

这么做不是大发善心让他疗伤,而是让他亲眼看到死在这里的父亲。

葬礼上,朴上校的妻子带着两个女儿来吊唁。

看着她们与父亲的遗像,郑律师忍不住哭了起来。

自己的遭遇,让他忍不住去想,在这样的暴权下,父亲与这无辜的孩子又遭遇了什么。

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法庭上的秘密文件。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全斗焕一直在后面监听所有内容。

然后在必要时候,将自己的要求与指令通过文件传递给法官,以此来左右审判的走向。

对此,郑律师再也看不下去。

他无法看到一群权势滔天的人随意将他人的性命当做争夺权力的砝码。

朴上校的确协助了刺杀总统的行动。

但他应该站在公开公正的法庭上,来接受自己的审判。

此时此刻,身为律师的他,决定放弃对输赢的执着,而是走向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可他终究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

在一次次与郑律师的对话中,在一次次法庭上的质问以及每晚与同伴在黑夜中的煎熬,朴上校开始出现了后悔与反思。

电影中有三个情节让鱼叔印象深刻。

其一,是朴上校在睡梦中回到了刺杀当晚。

在梦中,提示他们开始行动的枪声不见了,替代响起的是同伴敲车窗通知他行动取消的声音。

那一刹那,朴上校大大松了口气。

然而,一转头同事不见了,枪声又响了起来。

痛苦、恐惧的情绪瞬间蔓延朴上校全脸。

其二,是深夜的监狱,朴上校一边用头撞墙一边压抑着自己的哭声。

可在寂静如死地的监狱中,他的哭声响彻每一个角落。

挣扎、悲恸、对所谓军人职责的质疑搅在一起扎进他的心中。

其三,则是朴上校整部电影中唯一一个笑容。

郑律师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说服重要证人出庭作证。

他将这个消息告诉朴上校后,伸手要与对方击掌。

总是一本正经的朴上校犹豫了一下起身击掌,随后两人大笑起来。

从梦中的后悔到深夜的恸哭,再到看到希望的笑容。

朴上校身上的军味在一点点消散,逐渐显露出人的柔软与温情。

可这希望,瞬间就在「双十二政变」中破灭。

看到郑律师为自己努力,内心也经历了挣扎、摇摆、纠结的过程后,朴上校最后站在法庭上再次说道:

军人要服从命令,因为我相信,这会保护我的孩子,我的家人,我的国家。

这一次,他是从内心相信,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做是正确的。

行文至此,片名《幸福的国家》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起初,我觉得这个名字与故事一点也不匹配,甚至充满讽刺。

一个公正民主都做不到的国家,何谈幸福?

看到最后,电影中的故事也让我产生了思考:

国家的幸福又是什么?

这让我一下想到了李善均本人,在自杀前19个小时还在配合警方调查并积极要求对自己进行测谎。

可随后突然自杀并留下一封讳莫如深的遗书:

我没有办法,除了这个没有其他方法了。

戏内是被拍出来的历史「阳谋」,戏外则是不为人所知的猜测。

此刻他们在李善均身上形成了互文。

而讽刺好像也一直在延续。

不过好在,与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人记得的朴上校不同。

这部银幕遗作,让大家深深记住了李善均作为一名好演员最后的模样。

全文完。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