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集结号再吹响 中国电信“7月反诈宣传月活动” 上海第一站开启


“欢迎观众们来到上海电信爱心翼站的幸福课堂。”随着主播开场白,以“全民反诈在行动——警惕诈骗新手法”为主题的反诈宣传月直播活动正式开始。作为中国电信集团组织开展的“7月反诈宣传月活动”第一站,上海站活动特别邀请了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市局刑侦总队九支队以及上海电信反诈中心的三位反诈专家,通过现场宣讲、公益直播、全国联动的方式,为广大用户和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科普讲座”,帮助全民提高防范网络通信诈骗新手法的能力。该活动在上海电信星播客、上海电信视频号、10000号直播间等直播平台等线上渠道和莘东路营业厅同步呈现。

“手把手”技巧传授

随着网络和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诈骗手法花样百出,手机更是让用户与诈骗分子之间有了“零距离”的接触,甚至连曾经最可靠的验证方式视频通话,在AI换脸、换声之下,也变得真假难辨。根据上海市公安局对侦办案件的分析,如今的通信网络诈骗手法多达50多种。

尽管诈骗分子手法多样,但核心却万变不离其宗。通信网络诈骗手法的主要特征,一是采用远程非接触方式,电话、短信、网络等是主要途径;二是无法验证对方身份的真实性,例如诈骗分子冒充客服、公检法人员、投资助理等,即使出示工作证,也没法证明其真实身份;三是最后落点往往围绕金钱、账户、密码等隐私信息展开。

现场,专家用一桩桩真实的通信网络诈骗案例,结合图片、数据等方式向观众详细讲解,并剖析诈骗分子是如何利用新手法悄无声息地窃取用户财产的。据介绍,如今诈骗分子的新手法常常不再要求对象将钱财转移到所谓的“第三方安全账户”中,而是让用户将钱转存到自己名下的某张银行卡中,再冒充公检法人员要求用户安装特定App,最后一口气将所有财产转移。反诈专家提醒大家牢记防诈骗的三句口诀: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电话不轻信,转账汇款多核实。

面对面反诈答疑

面对狡猾的通信网络诈骗,许多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有疑问,也难以得到专家的解答,此次“全民反诈在行动——警惕诈骗新手法”反诈宣传月直播活动中,为用户设置了专家解答环节,让用户们都能直接与反诈专家对话。

“有一次我儿子在微信上向我要微信转账,后面还附带了一张他自己的照片,我感觉有点奇怪,像这样亲人紧急用钱,我要不要立刻转过去?”刘阿姨说出了自己的经历和疑问。

“切记,不要第一时间转钱,而是需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进行多方核实,确认是儿子本人,且微信号没有被盗号的情况下再考虑转账汇款。”专家解答道,如今AI技术十分发达,换脸、换声等技术极易被诈骗分子所利用,所以不要怕麻烦,要通过不同联系方式再三确认对方真实信息。

“之前有一位说是公安人员,要我协助调查,这样的情况可信吗?”周阿姨提问道。

专家表示,首先需要看该“公安人员”是否要求用户到所在辖区的警署、派出所等地协助调查,若属于用户所属辖区,便可以前往。但是对方在线上进行询问,尤其是涉及财产问题时,千万不要回答,因为公安民警一般不会在线上进行笔录,用户可以要求到就近派出所或由公安民警派人前往家中。

电信运营商作为反诈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各种技术、服务手段与诈骗分子进行“对决”。上海电信表示,首先在入网环节,电信始终遵循办卡、发卡实名制,确保每一张电话卡都真实送到用户手中,让诈骗分子无从下手。其次,上海电信和上海市公安机关联合成立了玄武实验室,对于涉案的网址、链接等进行封禁,在独有的云、宽架构下,上线到电信网络中,为用户树立起一道安全围墙。最后,在呼叫场景下,对于境外电话、呼叫转移等,都会进行短信提醒。此外,96110反诈专线和10000号电信客户服务热线也会通过电话来提醒用户电诈风险。

未来,上海电信将持续通过幸福课堂、爱心翼站等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反诈宣传和科普,同时上海电信工作人员也会深入社区,将更接地气的反诈知识送进社区、送到老百姓身边。

分享到